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

世人如何面對媒體的屏蔽與盲目效應

文/阿寶JHWei 於台北


圖:隨手可得的媒體訊息,我們是要選擇在眾多的錯誤下相信這是事實,或者是在某一兩則事實訊息下看清輿論的錯誤。

親臨記者會的現場,你可能會發現,新聞所呈現的樣貌,會跟現場的感覺全然不同,因為記者只對有張力的新聞有興趣,問不到色羶腥的話題不罷休。

這也是為何媒體與實際的狀況會有出入,而維基百科呈現新聞與輿論的差異後,形成了「媒體的屏蔽與盲目效應」。要破解媒體如此的效應也不是沒有方法的,首先就是要親臨現場,讓自己親眼看見或親耳聽見,第二,就是廣為閱讀新聞資訊,因為任何媒體都還是會有清醒的記者。

讓我們一起學習當一個清醒的讀者。

#愛心預購中 https://goo.gl/rojQER



認識「媒體的屏蔽與盲目效應」


什麼是「媒體的屏蔽與盲目效應」?一件事情的發生,在新聞媒體的限制條件下,造成此件事實之錯誤認知的效應。媒體與物理學一樣有個「屏蔽效應」,一個空腔導體隔離了外面電場的干擾,而媒體的限制亦同樣隔離了真相,便是所謂的媒體屏蔽效應。媒體的屏蔽造成民眾的盲目,而這個盲目所造成的輿論,便是媒體的盲目效應。

要認識「媒體的屏蔽與盲目效應」,首先要認識一般媒體尋求收視與點閱的特質,以及一個媒體記者存活之道。一般媒體之所以追求色羶腥,就是因為要吸引更多的觀眾,以利自身公司的經營,一個沒有收視與點閱的媒體,可能面臨沒有觀眾而倒閉的困境。同樣的道理,一名求生存的記者,會因為公司給的壓力下,生產具有新聞張力的標題與話題,來爭取更多讀者收視與點閱。


媒體效應的兩個破解


要破解媒體如此的效應也不是沒有方法的……。

【破解一】親臨現場  讓自己親身接觸

首先,要親臨現場。我曾經看過有資深媒體人在希望釐清對某個人一些過去的誤解時,他選擇親自大量的閱讀這個人的著作或言論。

要撇開偏見去認識一個人是不容易的,這要不是要有很強烈的動機,就是需要很特別的緣分,不然真的還不容易。

【破解二】清醒的記者  清醒的讀者看到!

第二個破解方法,就是認清媒體的有限後,大量的閱讀新聞。因為在這個叢林社會中,還是會有清醒的記者。通常這樣的記者描寫一個新聞不太會加油添醋,按照現場呈現的,如實的報導。

「這篇寫得很平實,令讀者如沐春風。:)」我曾在一篇報導的下方留言,這樣回應著。

我曾寫過幾萬點閱的文章,也清楚讀者會受到甚麼東西吸引,雖然平實的新聞點閱不會這麼大量,但是對於讀者卻可能有最有正面的益處。

成為一個清醒的讀者


在資訊爆炸的年代,地球上發生一件事,可能下一刻就會再隨手可得的手機媒體可以收到訊息,我們是要選擇在眾多的錯誤下相信這是事實,或者是在某一兩則事實訊息下,看清輿論的錯誤,就得從我們是否要當一個清醒的讀者開始。

(圖片來源:https://pixabay.com/)

沒有留言: